“我的世界很安静,但是,这并不妨碍我热爱生活。”“说”这话的是聋人咖啡师曾政,他曾获重庆“巴渝工匠杯”咖啡比赛一等奖,现在是一角咖啡美专校店的咖啡师。
这间咖啡店很特别。特别的点,不止是它开设的地方——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还有它传达的理念——每卖出一杯超过10元的咖啡,就会向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一角钱。每一位喝咖啡的人,也是做公益的人。
谈及这个助残类志愿服务项目,上清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是在渝中区残联的指导下,上清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渝中圆梦公益共同打造,初心就是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帮助,引导残疾人通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,同时达到公益项目“自我造血”功能。如今已先后培训15名残疾人学习咖啡职业技能,其中10人考取咖啡师职业技能证书,帮助6名聋人咖啡师实现稳定就业。
一杯小小的咖啡,却拥有大能量,正如渝中每一项志愿服务、每一位志愿者一样,在润物细无声中,弘扬着雷锋精神,厚植着城市文明,温暖着居民生活,也成为文明渝中的亮丽底色。
志愿服务遍地开花
文明实践润物无声
“爱心妈妈”帮教团重点对重庆市未教所孩子开展结对帮扶,同时与失足孩子父母积极沟通,形成正确教育观。
梦想的甜甜屋困境儿童守护计划通过召集爱心志愿者,以一个房间改善为支点,帮助6至16岁居家环境较差的困境儿童、青少年装修原有住房,给予长期的关爱帮扶措施,提升困境儿童、青少年个人自信。
“老重庆喜看新重庆”新时代文明实践敬老慰老志愿服务项目在每年九九重阳节之际,组织招募社会志愿者、大学生志愿者等,联动社区社工,开展庆重阳秋日“辞青”游玩活动,活动中志愿者与老人互动体验重阳传统民俗文化,同时带领老人喜看新重庆变迁、讲解新重庆发展。
“好座重庆城·城墙故事会”志愿服务项目依托专业志愿服务团队,利用辖区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,以评书、故事为主打品牌,向居民宣讲红岩文化、抗战精神、革命精神、英雄故事、巴蜀古韵、重庆掌故、渝中风貌等主题故事,融入或穿插金钱板、荷叶、清音、扬琴等戏曲、曲艺形式,着力打造成为宣传宣讲特色文化活动品牌。
在渝中,志愿服务处处可见,服务故事也天天发生。
2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、9.2万余名登记注册志愿者围绕关爱未成年人、社区便民服务、特殊人群关怀、文明旅游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。这些服务中,既有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,如“文明渝中”“文物认养”志愿服务等,也有丰富社区生活,如“摄影进万家”为市民免费拍摄幸福笑脸志愿服务、“剪爱”志愿服务、小巷茶评会志愿服务、国防教育“七进”志愿服务、“爱红岩”志愿服务等;既有针对老年人,如“重庆公益爱心车队”志愿服务等,也有针对青少年儿童,如小书包乡村支教公益行动、“无言暖阳”志愿服务、梦想的甜甜屋困境儿童守护计划、“山外有城 城外有山”青少年儿童帮扶志愿服务、“华福文创 匠心公益—开心编织社”志愿服务、“恩宁图书室”志愿服务等;既有普及科学,如“科普惠民”志愿服务等,也有倡导生态环保,如“垃圾分类大行动”志愿服务等。包罗万象,亮点纷呈,展现出人人可为、事事可为、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局面。
“三级联动”矩阵发力
文明实践落地生根
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庞大、登记注册志愿者活跃度高、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,如此这般,却能“一盘棋”,而非“一盘沙”,如何做到?这归根于渝中长期以来立足常态长效,着力健全的工作体系,全力建强的工作阵地。
在渝中,1个渝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“统筹指挥”,1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7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“矩阵发力”,三级联动体系覆盖全区,构建了以区级志愿服务总队为引领、街道志愿服务分队为主干、社区志愿服务小队为分支、若干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为补充的“1+11+79+N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,因地、因时、因人制宜推进志愿服务工作。其中,三级阵地文明实践活动由中心统筹,每月至少两次志愿服务由各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,相辅相成,互为补充。
下一步,渝中区将立足文明的要求、都市的追求、群众的需求,让志愿服务彰显城市文明底色,让志愿服务成为温暖渝中的最美风景,让渝中“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”的志愿服务氛围更浓。